韩立新,1966年生。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内蒙古赤峰市人,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92年10月赴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研究科留学,硕士和博士课程期间师从日本著名的黑格尔和马克思专家学习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哲学,于2000年获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博士。清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等奖励。代表作《〈巴黎手稿〉研究——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2014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3年)和“中华外译文库”(2015年)。还出版了《环境价值论——环境伦理:一场真正的道德革命》(2005年)和《生态学和马克思》(日文,时潮社,2001年)等专著,在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哲学、新MEGA,“日本马克思主义”,环境伦理学等。

学历和职历

1983年——1987年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 获哲学学士学位

1987——1992年8月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资料室工作

1992年10月——2000年3月 日本 一桥大学社会学研究科留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

2000年4月——2002年8月 日本东京HIAS教育研究所工作 研究员

2003年3月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哲学系,讲师

2003年12月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哲学系,副教授

2009年12月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导

2011年11月—“清华大学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研究(新MEGA)、文本解读、日本马克思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和环境伦理学

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建设

社会兼职

2010年—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员

2007年-现在新MEGA“第I部门第5卷CD-ROM版编辑小组”编辑成员

2007年—现在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

2003年—现在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1996年—2006年 《哲学动态》杂志编委

1993年—现在 东京唯物论研究协会会员

获奖情况

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1年《异化劳动和私人所有是不是循环论证》获第八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4年专著《〈巴黎手稿〉研究——马克思的转折点》入选2013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2014年获得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2014年《〈巴黎手稿〉研究——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英文版)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2014年主编《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日本学者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2015年翻译论文“双重的颠倒”(《清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获第三届“百盛—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

2015年专著《〈巴黎手稿〉研究——马克思的转折点》获“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现在科研项目

2014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巴黎手稿〉研究——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英文版)(批准号14WZX007,50万)

2013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巴黎手稿〉研究——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批准号为13KZX002,18万元)

2013年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特殊项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12JFCG040,2万元)

2010年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新MEGA)研究(70万元)

2010年获教育部委托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项目:以新MEGA为基础的马克思恩格斯手稿研究(40万元)

2009年获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资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研究等(10万元)

2009年获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新MEGA《德意志意识形态》电子版的编辑工作(5万元)

2006年获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资助: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7万元)

2005年获日本住友财团亚洲研究基金资助:美国的环境伦理在日本

2005年获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资助:新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

2004年获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启动资金”: 生态社会主义研究

2003年9月获清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资助

2003年5月获清华大学骨干人才支持计划基金资助

教学情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环境伦理学

生态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研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个人科研情况

【代表著作】

编译《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 日本学者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

《〈巴黎手稿〉研究——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入选2013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主编《新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环境价值论--环境伦理:一场真正的道德革命》,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

《エコロジーとマルクス》(环境思想和马克思)、日本时潮社、2001年,全文241页。

博士论文(日文):《マルクスの労働概念とエコロジー》、一桥大学,2000年3月。

【翻译著作】

望月清司:《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全书610页

佐佐木毅等:《地球环境和公共性》,(第一译者),人民出版社,2009年。

岩佐茂:《环境的思想》(修订版),(第一译者),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

岩佐茂:《环境的思想》,(第一译者)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

岩佐茂、劉大椿編集:《環境思想の研究》(日文),日本创风社,1999年。

【学术论文】

劳动所有权与正义——以马克思的“领有规律的转变理论”为核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2期。

《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李文堂主编《人文经典导读》,漓江出版社,2015年。

流布版「フォイエルバッハ」章中国語訳(1995年)の根本問題、大村泉ら編著『新MEGAと「ドイツ?イデオロギー」の現代的探求』、八朔社、2015年、271‐293頁。

论青年马克思的黑格尔转向,《清华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87-95页。

清华大学“服部文库”的建立及其特征,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5年创刊号。

The Literature-based Research on Paris Manuscripts and its Significance. (2015年2月26日至3月2日,在东京参加由日本东北大学举办的“MEGA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EGA and Marxian Discourses on Economic Crises)”论文)

中国における『ドイツ?イデオロギー』翻訳史の概要(修订版)、研究年報『経済学』(東北大学)、74巻1号、2014年3月,1‐9頁。

“日本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像,《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 日本学者卷》编译说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异化、物象化、拜物教和物化,《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第2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

“巴黎手稿”:马克思思想从早期到成熟的转折点,《哲学动态》, 2014年第7期,20-27页。

中国における『ドイツ?イデオロギー』翻訳史の概要、研究年報『経済学』(東北大学)、74巻3号、2014年3月。

交融与交锋:关于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对话(韩立新发言部分,不知道算第几作者),《哲学动态》,2013年第1期,8-9、10页。

环境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曲德林、杨舰主编:《能源与环境——中日能源与政策的反思与展望》,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回到赫斯”——赫斯和马克思的关系研究史回顾,谢地坤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第2辑,201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我与《教学与研究》的二三事,《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组编:《与共和国同命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新MEGA“《资本论》及其手稿”研究的新进展————纪念新MEGA第II部门“《资本论》及其手稿”出版工作的结束,《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年第2期。

劳动价值论中的自然问题——对汉斯?依姆拉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批判的批判,《哲学研究》,2013年第4期,29-35页。被CSSCI和CNKI收录;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

劳动价值论中的自然问题,聂锦芳主编:《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文献、思想与当代性》,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贯彻环境正义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理论视野》,2013年第6期

从“人伦的悲剧”到“精神”的诞生——黑格尔耶拿《精神哲学》草稿中从个人到社会的演进逻辑,《哲学动态》, 2013年第11期,5-14页。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究竟是不是循环论证,《学术月刊》,2012年第3期第58-68页。(被《新华文摘》2012年第15期论点摘编;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2年第6期转载,获第八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青年优秀论文奖)

从个人到社会的演进逻辑——以《精神现象学》中的“物象本身”概念为核心,《哲学动态》,2012年第10期第13-22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13年第1期转载)

中国における『ドイツ?イデオロギー』翻訳史の概要、『マルクス?エンゲルス?マルクス主義研究』第54?55号(2012年7月)

我与《教学与研究》的二三事,《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7期。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究竟是不是循环论证,孙蚌珠主编《首都经济学家》(第2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

自由主义和地球的有限性,《中国环境哲学20年》,2012年。

中国的“日耳曼式”发展道路(上),《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第5-17页。

Criticism of Theory of“Civil Society”of Chinese Scholars: Problem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Private Property and Difference of Weal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cision Ethics, Volume VII. 3. Summer 2011. pp. 133-149.

“我们是否真地需要‘回到赫斯’——赫斯和马克思的关系研究史回顾”,《哲学动态》,2011年第3期。第5-15页。

日本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研究——兼论《大纲》研究对“日本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意义,《日本学刊》,2011年第4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2年第2期转载)

韩立新,曹峰:“日本哲学”(2008-2009),韩震主编《国外哲学发展年度报告(2007-200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韩立新,《六十年代生人》,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聚焦点”,《学术月刊》,2009年第11期,第35-37页。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

从马克思的物象化理论剖析性交易,《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14日第6版。

对象化和异化是否同一,《吉林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第49-59页。被CSSCI和CNKI收录;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0年第5期全文转载

何谓马克思的“正义”?(王广著作序言),《正义之后——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观研究》,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

“日本哲学”,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秘书处组编《国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9》,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

是“日本马克思主义”还是“日本新马克思主义”?——关于日本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定位的对话(上,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25日第6版、4月6日第6版。被CSSCI和CNKI收录;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0年第5期全文转载

Marxism and Ecology: Marx’s theory of labour process revisited. In: Q. Huan (ed.), Eco-socialism as Politics: Rebuilding the Basis of our Modern Civilisation, ?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B.V. 2010. p.15-31.

回到黑格尔——由“国外马克思学论丛”的出版所想到的,《晋阳学刊》,2010年第5期

强者承担责任,弱者得到补偿——日本治理环境的经验对中国环保的启示,《绿叶》,2010年第4期,第90-94页。

「疎外された労働」と「疎外された交通」、岩佐茂編集『マルクスの構想力――疎外論の射程』社会評論社、2010年、第42-65页。

评日本的“早期马克思论争”——兼论《穆勒评注》对重构马克思异化论的意义,《哲学研究》,2010年第9期。第31-40页。被CSSCI和CNKI收录;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0年第5期全文转载

韩立新、盛福刚编译:涩谷正“《德意志意识形态》各种版本情况介绍”,《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8月31日,第6版。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与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郇庆治主编:《重建现代文明的根基——生态社会主义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7-62页。

日本马克思主义——《日本马克思主义译丛》翻译总序,俞可平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60年》,重庆出版社,2010年。

韩立新,曹峰:“日本哲学”,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秘书处组编《国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10》,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

从日耳曼共同体的解体看城市化的作用——对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的一种研究,《世界城市与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9页。

“‘日本马克思主义’:一个新的学术范畴”,《学术月刊》,2009年第9期,第50-58页。

“日本的MEGA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09),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2-448页。

“从相互性到人性:环境伦理的一条新思路”,《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8月25日第11版。

“马克思历史理论的新解释”,《现代哲学》,2009年第4期,第19-25页。

“望月清司对马克思市民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第13-25页。

“日本对MEGA第II部门‘《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4月23日第3版。

序言“文化建设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何庆著《21世纪人类〈健康文化〉的建立与战略构想》,第1-5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

编辑:“热点聚焦:《巴黎手稿》研究的新阶段”,《中国哲学年鉴》2009,哲学研究杂志社,2009年,第176-181页。

「中国の市民社会論批判――私的所有権の確立と社会格差の問題」、『一橋社会科学』第6号、2009年3月、第73-102頁。

“关于‘个人所有制’解释的几个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2期,第25-30页。

“环境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张再兴、赵甲明主编:《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214-219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

“从国家到市民社会:马克思思想的重要转变——以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研究中心”,《河北学刊》,2009年第1期,第14-24页。

「『ドイツ?イデオロギー』研究の新段階」、『情況』、2008年9月号、第183-199頁

「『自然の支配』と『物質代謝』:エコロジー的視点から見たマルクスの『労働過程』における二重の論理」、『季報唯物論』第105号、2008年8月、第71-87頁

编辑:“热点聚焦:《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问题”,《中国哲学年鉴》2008,哲学研究杂志社,2008年,第14-24页。

“第4章环境伦理学”,卢风主编《应用伦理学概论》,第214-24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学习时报》,2008年5月19日第3版。

『ドイツ?イデオロギー』の文献学と日本の学界による廣松版への評価――廣松編訳『新編集版ドイツ?イデオロギー』の中国語訳出版を記念して、『情況』、2007年5月号別冊、第8-37頁。

“《德意志意识形态》编辑问题的新进展”,《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6期,第80-83页。

“环境伦理学的发展趋势与研究对象”,《思想战线》,2007年第6期,第21-26页。

第3章丸山正次:“环境政治学在日本:理论与流派”,郇庆治主编:《环境政治学:理论与实践》,第48-73页,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问题”,《光明日报》,2007年10月12日第9版。

“《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马克思的转折点——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研究”,《现代哲学》,2007年第5期,第1-15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的四个问题”,《学术月刊》,2007年第3期,第65-73页。

“对经典著作研究的意义及其进路的一点思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3期,第81-84页。

《资本论》编辑中的“马克思恩格斯问题”,《光明日报》,2007年4月10日第11版。

“《巴黎手稿》的文献学研究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1期,第114-123页。

“从市民社会到自由人的联合”,《光明日报》,2006年12月11日第12版。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市民社会概念(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4期,第40-51页。

“论环境伦理学中的整体主义”,《理论与探索》,2006年第3期,第26-29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与日本学界对广松版的评价”,《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第23-33页。

“环境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对立”,李志祥主编:《高科技时代的伦理困境与对策》,华龄出版社,2006年6月,第202-214页。

“美国的环境伦理对中日两国的影响及其转型”,《中国哲学史》,2006年第1期,第43-45页。

「重農主義」、「エコ社会主義」、「リービヒ」、尾関周二等編著『環境思想キーワード』、青木書店、2005年。

“中国的循环经济选择”,《财经》,2005年第24期,第100-101页

“论人对自然义务的伦理根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3期,第19-25页。

“环境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吗?”《河北学刊》,2005年第2期,第98-102。

“循环经济的道德与社会文化体系”,谢振华主编:《领导干部循环经济知识读本》第6章,第150-164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

“循环、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中国环境报》,2005年7月5日第3版。

“环境问题上的代内正义原则”,《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5期,第21-27页。

“人对自然有义务吗?”,《现代水利周刊》,2004年10月30日第1版。

“新发展观和环境哲学”学术研讨会,《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自由主义和地球的有限性”,《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第36-41页。

“环境伦理对自由主义的挑战”,万俊人主编《清华哲学年鉴》(2003),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03-129页。

马克思的“自然的支配”——兼评西方生态社会主义对这一问题的先行研究,《哲学研究》,2003年第10期,9—14页。

「中国における环境伦理の动向」,日本科学者会议编《环境问题资料集成》(14),旬报社,2003年。

“论辛格理论的优生主义危险——从〈辛格事件〉所想到的”,《求索》2003年9月,第5期,156—160页。

“环境保护视野中的马克思”,中国伦理学会会刊《伦理学研究》(创刊号),2002年第2期,72—78页。

「マルクスの物質代謝概念と共生」、吉田俊杰编『共生思想の探求』青木書店、2002年9月,72—90页。

“马克思的物质代谢概念与环境保护思想”,《哲学研究》2002年第2期,6—13页。

「環境問題との関わりでいまマルクスの思想をどう見るか?」『一橋論叢』2001年8月号,第126卷,172—189页。

“如何看待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的一个探讨”,《哲学研究》2000年增刊号,83—86页。

「『労働価値説』とエコロジー」(“劳动价值学说”和环境保护)、日本唯物論研究協会編『暴力の時代と倫理』、1999年11月。

“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和环境保护思想”,刘大椿和岩佐茂主编《环境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マルクスの労働概念とエコロジー」、『環境思想の研究――日本と中国で環境問題を考える』創風社、1998年8月。

【翻译论文】

翻译小林一穗:“第一篇费尔巴哈章的文献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世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校对:大谷祯之介:关于《资本论》第2部和第3部的撰写时期,《清华政治经济学报》第1卷,201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7月。

校对:大村泉等:新MEGA第II部门第12卷“恩格斯编辑用稿”的编辑和研究,《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年第2期。

翻译:双重的颠倒,《清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被CSSCI和CNKI收录;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获第三届“百盛—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

翻訳:マルクスの「個体」と「連合体」概念、『マルクス?エンゲルス?マルクス主義研究』第54?55号(2012年7月)

翻訳:ロシアの2007年新版『共産党宣言』、『マルクス?エンゲルス?マルクス主義研究』第54?55号(2012年7月)

翻译:大村泉“新MEGA在亚洲编辑的可能性及其课题”,《理论视野》,2011年第8期

翻译:望月清司“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哲学动态》,2011年第9期,第5-12页。

翻译:村上俊介“望月清司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过程”,《哲学动态》,2011年第9期,第27-29页。

渡边宪正:“共同体和共同社会理论”,《新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373-383页。

涩谷正:“《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6期,第73-82页。

平子友长:“MEGA2第I部门第5卷附录《德意志意识形态》CD-ROM版的编辑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6期,第59-72页。

岩渊庆一:“日本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清华哲学年鉴》(2004),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21-141页。

丸山正次:“环境政治理论的基本视角”,《文史哲》2005年第5期,第12-17页。

小林一穗:“《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文献问题”,《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第1-5页。

岩佐茂:“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生态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8期,第84-88页。

岩佐茂“研究环境伦理学的基本视角”,《哲学动态》,2002年第4期,6—9页。

干春松「中国の環境思想研究における若干の論点」、東京唯物論研究会『唯物論』第75号、2001年12月。

岩佐茂“世纪之交的环境问题”,《湖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3号。

劉大椿「中国の環境問題の現状と動向」、『立命館産業社会論集』第33巻、第4号、1998年。

岩崎允胤“反核、和平、民主主义与人及其生的尊严”、王玉墚、岩崎允胤《价值与发展》1999年6月。

劉大椿「環境問題と儒教?道教の伝統的思想」、『環境思想の研究』創風社、1998年8月,28—51页。

李徳順「『人間を中心とすること』と環境価値」、野生生物保護学会『Wildlife FORUM』四巻?1号、1998年,1—6页。

馬書春「『中国アジェンダ21』と環境問題」、『環境思想の研究』創風社、1998年8月,339—3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