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大讨论 | 专访哲学系蒋运鹏老师

院领导接待日临近,为响应“学术学风建设”主题,人文学院研究生会采访了哲学系的蒋运鹏老师。蒋老师平日为本研同学开展论文指导会,我们一起看看蒋老师对“文”的理解对“学”的思考

作为“文”的论文:

思想与表达缺一不可

从2018年的春季学期开始,哲学系蒋运鹏老师的论文指导会到现在已经是第三学期了,他说,开展这一指导会,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从德国到中国,蒋老师发现,清华的同学们虽然思维敏捷,阅读面很广,也很勤奋,但有时“写出来的东西非常散,如果不是对他的思维体系有深入的了解,很难读懂他想表达什么。”蒋老师认为,好的论文除了高度的学术水平,也要注重论文在“文”的方面的功力和表达,不仅要有深刻的学术思想,也要有能力把复杂深刻的理论思想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如何有条理的、友善的呈现自己的思想,这是需要训练的,不是智商高、看的书多、勤思考就能得来的。”

在蒋老师的论文指导课上,一周会讨论一名同学的论文,参会的每个人是批评者的同时也是被批评者。蒋老师认为,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同学门在看到别人论文不足的同时,也看到自己论文的不足。“如果认为‘他也太没条理了’,在写自己论文的过程中也会注意自己的条理性,这样的过程是导师的一对一指导不能代替的。”

蒋老师认为,作者和读者距离越近,论文作为“文”的完成度就越高。好的论文就像一个设施完备的大厦,从进入门厅、脱鞋,到穿过客厅、走进卧室,有着自己的一套程序,而不好的论文就像一片杂乱的灌木丛,表达意思不清楚,让人左看右看摸不着头脑。“好的论文要有难度,可以和专业的核心思想碰撞,但同时也要有入口,扎实严谨的理论内容和对于读者友好通顺的表达,这两者之间是有一定张力的。论文作者的水平越高,在写的时候就越能够感受到读者的体会。”

作文也就是做人:

对你有贡献的人要提到

谈及对学术学风建设的认识,蒋老师表示,坚守学术诚信是做学问的基本,也是不言自明的法则。“首先可以明确的是,抄袭、剽窃肯定是不对的。进一步来讲,如果不是有意为之,那么加强学术意识就非常重要了。”

他举例,如果是做古典文献的同学,有的时候会有大段的引用加自己的评论,这种情况下查重率容易很高,这种情况就要注意论文查重中不要“误伤好人”。但在学生中也的确存在学术意识淡薄的现象,“有的本科生会以为加了脚注就不算抄袭,但如果是大段的引用,加了脚注也是抄袭。”

蒋老师认为,明确学术规范,其实很简单,“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东西,作文其实也就是做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对你有贡献的人要提到’。做人需要对自己提供帮助的人表达感谢,写论文也是如此。”他表示,哲学系的其他老师私下的指导也不少,每次学术活动都是以严格的学术规范做前提的。

采访的最后,蒋老师还提出了两点对同学们的忠告和建议。一是确定题目的时候,要注意题目的大小和可行性,本科生由于不清楚问题的边界,常容易定的题目过于大,而到了硕士、博士以后,范围就会比较小了。“所以要在不断的阅读、交流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题目和研究进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避免题目不合适对论文写作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

二是建议同学们多写写文学散文,“写那种很美的散文,可以把这作为一种写作训练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具有了这种文学写作能力后,写文章会非常顺畅。”蒋老师认为,不论是汉语、英语还是德语,懂得“什么是通顺优美的表达”,作为一种文化底蕴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撰稿| 刘子畅

编辑| 樊洁

审核| 李俊杰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