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冯友兰中国哲学纪念讲座(十三)︳张广保:经学与中国哲学

2023年9月21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的“冯友兰中国哲学纪念讲座”第十三讲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440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哲学系张广保教授发表了主题为“经学与中国哲学”的讲座。清华大学哲学系丁四新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袁艾副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于超艺博士后、北京大学出版社吴敏编辑出席了本场讲座并与谈。本次讲座由丁四新教授组织,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季磊主持了主题演讲和与谈环节。

主讲人简介

张广保教授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辖)丹道与养生分会会长、什刹海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客座教授、《道家文化研究》副主编、《全真学案》丛书主编。张教授主要从事道教思想、经学思想的研究,道教方面着重研究全真教、洞天福地、心性论、纬书与经学等领域。张广保教授的代表性著述有《金元金真道内丹心性学》、《唐宋内丹道教》、《道家的根本道论与道教心性论》、《宗教教化与西南边彊经略——以元明时期云南为中心的考察》、《全真教的传承与历史发展》等,另外发表学术论文六十多篇。

讲座纪要


张广保教授的讲座围绕“经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的主题展开。近年来,中国哲学学界出现了“经学复兴”的迹象,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投身于经学的研究中。二十世纪以来参照西方哲学范式而建立的中国哲学学科,将探讨的重心放在了子部而非经部,没有从经部中挖掘出独具思想特色的中国哲学观念。某种意义上,经学在当代的复兴是中国哲学主体性彰显的结果。虽然有许多学者从事经学研究的实践,但是“经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这一理论问题还亟待回答。张广保教授通过引入比较哲学、社会人类学、考古学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宏观的理论考察。

讲座中,张教授首先以“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为切入点来思考经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张教授认为,本世纪以来中国哲学学界一直在热议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这充分反映了学界对二十世纪初期模仿西方哲学范式创建起来的中国哲学体系的失望,以及重建中国哲学学科的严肃思考。德里达关于“中国没有哲学”的论断不是像黑格尔一样对中国文明的轻视,而是将哲学置于古希腊精神传统中来把握,认为中国没有体系化、概念化的哲学,但是有鲜活的思想。因而中国学者大可不必对德里达的论断表现得愤愤不平,反而应重新审视民国以来以西方哲学为范式构建的中国哲学是否扣紧了中国思想传统的灵魂,是否涵盖中华文明独特的智慧。

接着,张教授提出了“中国哲学的问题意识应奠基于中华独特的精神传统”的观点。张教授指出,随着后现代的崛起,西方哲学进入到了多元范式甚至无范式的时代,二十世纪以来复制西方哲学的范式以建构中国哲学叙事的进路必定需要改变。根据已有的考古成果,中国上古时期的礼乐文明被证明是真实存在的。中国哲学的问题意识应该奠基于礼乐文明的精神传统。中国哲学的道论、心性论、境界论、天人关系论、功夫论等理论都是在礼乐文明中产生的,这是中国哲学的独特性所在。张教授以心性论为例,考察了印度哲学与中国哲学论“心”的不同。中国哲学的“心”是基于存在之领悟的彻上彻下的主体之心,印度佛教则是从“识”而非“心”的角度建构思想体系,其理论导向是解脱出世,而不是肯定礼乐文明和现实世界。张教授还指出经学的研究对象绝对不是几部过时的典籍及其浩瀚的注疏,而是对中华礼乐文明——这一独特精神传统的直接切入。中国哲学的开端不应该定在以孔、老为代表的子学时代,而应该定在礼乐文明发轫的六经时代。今古文家在争论经学的开辟时代时,已经触及了这一问题。例如章学诚已经初步认识到六经中所凝结的前三代与后三代的集体历史记忆,这与皮锡瑞盲目推尊孔子相比,无疑更为高明。

最后,在经学何以成为哲学的问题上,张教授提出了“六经中的中国哲学立基于象征思维”(象征思维贯通群经)的观点。张教授认为,采用象征思维以观照世界是中华精神传统中最具原创性的思维方式。六经载述的礼乐文明奠基于象征思维中。不仅《周易》的象数具有象征意义,《三礼》的礼器名数、《诗经》的比兴、《尚书》《春秋》所载政事都有象征意义。象征思维具有隐喻的特征,经典通过历史积淀,提炼、筑造了一组根隐喻,从而为文明提供了思想根基。张老师进而批判了民国以来模仿西方哲学范式创建起来的中国哲学范式偏离经学确立的礼乐文明的精神传统,未能成功地从经部文献中挖掘出独具思想特色的中国哲学观念,反而废弃经部,把探讨的重心放在子部。

与谈环节,诸位专家学者一致对张广保教授的讲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丁四新教授认为,张教授以往呈现给学界的学术成果主要是道教研究,但是其实张教授的知识背景非常广阔,涵盖了中西印三大文明。张教授对于经学哲学的论述高屋建瓴、旁征博引,展现出深厚的学养。丁教授进而指出,张教授“象征贯通六经”的观点非常有原创性,将社会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方法引进到经学哲学的研究,说明张教授有自觉的方法论意识。袁艾副教授认为张教授的讲座为重新思考和评估轴心文明的突破提供了新的视角,并认为西方汉学家近年来对于《论语·乡党》的重视与中国学者的经学研究有一定的对话空间。于超艺博士后认为中国哲学的青年学子基本都受到胡适、冯友兰所建立的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影响,而张教授对于经学哲学的挖掘对于转变青年学子的学术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诸位专家学者也就一些观点与张广保教授进行了讨论。袁艾副教授认为经学中的礼乐制度与三代的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有关系,孔子则将个体的生命实践作为礼乐文明的根基。她就礼乐文明的制度面向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提出了疑问。张广保教授认为,六经中的礼乐文明中的冠礼、婚礼、丧礼与个体的生命历程有关,发掘这些礼仪的价值可以为个体的生命成长提供礼乐的生活场景,帮助个体更好地完成生命阶段的过渡。于超艺博士后从春秋学的角度说明了研究董仲舒经学的必要性。张广保教授认为董仲舒哲学不仅仅以春秋学为背景,其他经典对董仲舒也产生了影响。张教授还分享了董仲舒对于“天”的论述对他理解六经中的天道观的启发作用。

(讲座参与人员合影)


供稿|王振辉

编辑|王瑞琛

审核|唐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