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西方哲学研究》稿约启事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积极推动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的专业化与国际化,推进中国学者与国际同行之间持久深入而富有成效的对话,同时也秉承“清华哲学学派”的传统,倡导中西思想互证互参以会通中西思想而开创世界普遍之学。作为中国第一份西方哲学研究领域的专门刊物,我们努力成为代表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最高水平的一流刊物和基于中西哲学会通 基础上的原创哲学的标杆性阵地。      

本刊以辑刊的形式每年出版两卷(每年6月底出版夏季号、12月底出 版冬季号),每卷30-40万字,接受海内外学者在西方哲学各个学科领域内的历史性或系统性研究的或以中西哲学会通为主题的高质量专题学术论文(10000-15000字,编辑许可的个别情况无篇幅限制)、学术评论、学术综述和专业书评(均不超过10000字)。论文以中文论文为主,也兼收海外华人学者和外籍学者的英文论文。刊物将在学术规范,论文格式,评审流程(同行评审)和编辑出版等方面严格遵循国际一流期刊的学术规范和通行体例。      

【联系方式】      

主管单位:清华大学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哲学系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编辑部      

联系人:宋继杰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清华大学新斋哲学系235室,100084(邮编)

投稿E-mail:tsinghuawp@sina.com

【投稿说明】: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诚恳邀请海内外学者积极投稿。本刊接受满足如下条件的专题学术论文、学术评论、学术综述或书评:      

⊙该文章是足够原创的(不是作者或其他作者先前出版作品的整体或 部分的复制和挪用)并且充分地占有相关文献;      

⊙该文章仅仅投给了本刊物(没有投向任何其他地方,也没有在其他 任何地方处于评审、接受或已出版的状态);      

⊙该文章没有包含任何侮辱性、诽谤性、色情性、欺骗性、歧视性和非法性的内容;      

⊙该文章历史性地和/或系统性地处理西方哲学领域(从古代、中世 纪到当代)的某个论题或处理某个中西哲学比较或对话性的论题;      

⊙该文章尽可能地符合本刊的论文格式(最初的评审阶段接受任何清 晰而成系统的格式风格);      

⊙该文章以中文或熟练的英文写成。

      

稿件必须以RTF或.doc/.docx格式通过email以附件的方式发给信箱:tsinghuawp@sina.com,投稿时在邮件中需要提交一份《投稿信》,其中至少包含稿件作者的个人相关信息:名字,当前所属单位,职称,学术研究领域,通信地址,email地址,电话等)。本刊将在2周内完成编辑的初审并给作者官方答复,通过初审之后稿件将通常送给同行进行进一步的评审。      

其他投稿规定如下:      

1.专题学术论文的长度在1万—1万5千字之间(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学术评论、学术综述和书评等不超过1万字。在《投稿信》中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给编辑以令人信服理由的情况下本刊接受更长篇幅的文章。文章需要附有150—400字的中英文摘要和3—6个中英文关键词。整个稿件按照如下方式组织排列:文章标题;摘要;关键词;致谢;文章正文; 参考文献;附录(若有并且篇幅恰当的话);表格以及标题说明;文章字数统计。      

2.与投稿文章相关的学术工作的资金支持来源,以及对稿件有贡献的同行或单位都需要提及和致谢。致谢放在文章总标题页,介于关键词与正文之间独立成段。致谢中,作者需要提供资金支持单位和研究项目的详细 信息,需要像这样说明:“本文章的相关工作受到xx单位的支持,或受到xx所支持的xx项目 (项目编号:xx)的资助。”      

3.任何被本刊接受和出版的稿件将假定投稿者已经获得稿件相关版权和所包含出版材料的使用授权。另外作者需要提供稿件学术工作所属单位的信息。在文章评审期间,作者发生所属单位变更,则本刊只能在注释之中注明新单位。一旦文章被本刊接受,不提供更改服务。同时需要注意,文章作者本人的email信息可能会出现在刊物中或它的网络版中。      

4.文章格式:本刊的文章格式请参考格式说明或样稿。也可以通过邮件tsinghuawp@sina.com向编辑索取文章格式的一些基本要点:

[1]文章正文采用15倍行距和小四字体,引文采用单倍行距和五号字体,脚注采用单倍行距和小五号字体。文章必须有页码。

[2]引文信息以“(作者,年代:页码)”或者 “作者(年代:页码)”的格式放在脚注或正文之中,如:(牟宗三,1985:20)或 (Des cartes,1641:100);(牟宗山(1985:20) 或 Descartes(1641:100) 。前一类放在直接或间接引文之后,后一类则可以放入脚注或融入行文之中。

[3]脚注:使用脚注注明引文信息源,以及容纳对正文无法或不适合容纳的补充信息。

[4]参考文献:所有被引用的文献都必须列入参考文献目录中(按照 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字母排列),例如  

Frankfurt, Harry G .1970: Demons, Dreamers, and Madmen:The Defense of Reason in Descartes's Meditations,New York: Bobbs-merrill

Loeb, Louis E.1992:“The Cartesian Circle,”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Descartes. ed by John Cottingha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man,Lex 2010:“Descartes Epistemology,”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Fall 2010 Edition),Edward N. Zalta (ed.), URL = http: // plato stanford. edu/archives/fall 2010/entries/descartes-epistemology/. 

Newman,Lex and Alan Nelson. 1999:“Circumventing Cartesian Circles,” Nous,Vol.33, No.3 (Sept 1999), 370—404. 

牟宗三:《圆善论》,台北:学生书局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