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2
本文原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作者为清华大学哲学系唐文明教授 摘要 朱子之前的仁论有三种进路,分别是从情上说仁、从心上说仁和从性上说仁。在《仁说》中,朱子从德上说仁,综合了历代的仁论。在其中,朱子特别针对二程门人离爱言仁的两种倾向——知觉言仁和一体言仁——进行了深刻批评,矛头直指当时湖南学派所主张的先察识后涵养的工夫论。这种批评的背后是他对性与情的双重重视,与他
2018-0615
主讲:韩东晖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时间:2018年6月16日(周六)16-18点 地点:清华大学新斋324教室 韩东晖: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西方近代早期哲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规范性问题研究。发表论文《论指代词(Indexical)》(《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6),《公共理性与阐释活动的规范性本质》(《中国社会科学》,2018:3),《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
2018-0615
本文是清华大学哲学系陈来教授于2016年在11月14日在山东社会主义学院参加“中华文明与人类共同价值”研讨会所作发言 今天,面对人类共同价值的思考,我们可以对“仁者人也”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诠释,即“仁就是人类最根本的共同价值”,或“仁是人类共同价值最根本的原理”。 2015年,在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的发言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六大理念是“全人类共同价值”。怎样认识中华文明与人
2018-0615
本文原载于《世界宗教研究》2017年04期, 作者为清华大学哲学系圣凯教授。 摘要: 本文以近年出土《大齐故沙门大统僧贤墓铭》为中心,结合小南海石窟和北响堂石窟的刻经,梳理了僧贤的生平与思想。僧贤作为僧稠的弟子,参与小南海石窟的刻经活动;他先后担任沙门都、沙门统,主持了大总持寺、大兴圣寺,是著名的“地论师”。同时,僧贤继承了僧稠的禅学思想,重视《涅槃经》的“四念处”,提倡《华严经》与《法华经
2018-0615
6月9日晚,邺架轩书店迎来了第九期“邺架轩读书沙龙”。本期沙龙邀请了清华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刘东教授与他的博士后范利伟,分别以作者与读者的身份就《天边有一块乌云:儒学与存在主义》一书展开对话。 刘东教授在开场白中表示,《天边有一块乌云:儒学与存在主义》一书是其《先秦理性主义的遗产(三部曲)》的组成部分。他按照书的卷次,带领现场听众展开了一段比较哲学之旅。他提出,在先秦理性主义自制态度的影响下,儒学
2018-0620
译注:本文原文是英文,题为“TranscendentalIdealism in Wittgenstein’s Tractatus”,最初发表于PhilosophicalQuarterly(Volume61, Issue 244, pp. 598-607, 2011)。中文翻译由作者本人完成,基本上逐句译出,有些地方为了清楚明确起见有所改动,但原意不变。 [引文]:本文在讨论康德和维特根斯坦的著作
2018-0620
本文原载于《社会科学报》总第1505期5版, 作者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王路教授。 1“形而上学”被看做贬义词 “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一词来自亚里士多德的同名著作,字面意思是“在物理学之后”,表示与物理学的区别。中译文取自“形而上者谓之道”,意味着与“形而下(者谓之器)”的不同,业已成为固定用语。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它难懂。它的难懂并不在于它的语言
2018-0620
背景简介: 约翰·麦克道尔(John McDowell)是当世著名的哲学家。英国人,哲学上受训于牛津,出道后先在牛津任教,约二十年。后迁往美国匹兹堡大学,至今又有近三十年。麦克道尔和匹兹堡另一位著名哲学家罗伯特·布兰顿(Robert Brandom)一样,都受了已故的匹兹堡老牌哲学家威尔弗雷德·塞拉斯(Wilfrid Sellars)不小影响。他们三位常被视为所谓“匹兹堡学派”的核心人物
2018-0620
摘要:李泽厚有关伦理学的思想,是以“两种道德德论”的区分为中心、为主体的。李泽厚“两种道德论”的主题是受到了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一书的牵动而发展出的一个结果。这就从一开始决定了,“两德论”要解决的不是伦理学和个人道德问题,而是政治哲学和政治价值的问题。他的“两德论”在概念上区别了“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他所关注的是,现代的社会性道德如何确立,其基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把两种道德合二为一
2018-0511
导言 5月4~5日,由人文学院哲学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奋荣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交网络中的信息流逻辑研究”开题研讨会在丙所会议室举行。来自德国、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的学者,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高校学者约30余人参加研讨。 刘奋荣介绍了项目的研究背景和主要问题,指出在信息社会中研究主体的学习和信念修正机制、在多主体环境下的推理规律等问题的意义
2018-0511
导语 我系长聘副教授蒋运鹏老师在 British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期刊2018年第26卷第2期上发表论文"Conceiving existence: on Hume’s argument against the distinctness of the idea of existence"。 内容简介 在近代早期,即17和18世纪,观念
2018-0511
韩立新 摘要 马克思与近代启蒙思想家相反,他把物规定为近代世界的主体,而把人理解为物的客体。本文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货币章》为基础,通过对“产品→商品→交换价值→货币”这一物的进化过程的分析,以“交换价值成为目的:人的主体地位失坠”、“中介物的独立:货币成为上帝”、“物的世界体系的形成”这样的三部分,重构了物从客体上升为主体,最后在人的世界中获得胜利的过程。 关键词 物; 《货币章
2018-0514
丁四新教授 摘要 (1)浑天说在理论上由宇宙结构论和宇宙生成论两个部分组成,二者不可偏废。张衡的《浑天仪注》和《灵宪》即是由此两部分构成的。在《浑天仪注》中,“水”“气”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灵宪》包含了从气言和从道言两条线索,前者是张衡继承前人思想的结果,而后者则是由他加入其中的。(2)张衡浑天说中的“溟涬、厖鸿”“太初、太始、太素”概念及“清气生天、浊气生地”的说法可以在《论衡·谈天》和
2018-0514
欢迎参加!
2018-0514
导言 5月12日上午,清华大学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会在甲所第一会议室举行。 评估专家组组长由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王南湜担任,专家组成员包括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李景林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哲学系干春松教授,北京市哲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杨学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事处处长、哲学院韩东晖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