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1
今天讲演的主题是有关于20世纪的儒学发展。“发展”这个词,容易给人一种印象,以为儒学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其实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就知道儒学的发展是充满危机、困境、曲折的,它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冲击和挑战 我想讲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冲击和挑战,就是要看看近百年的儒学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什么样的文化环境里,面对怎样的挑战和冲突,在怎样的情境中成长、发展的。 20世纪中国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四次挑战。第一次
2018-0321
清华大学哲学系刘奋荣教授受邀出任斯普林格系列丛书Short Text books in Logic主编,同国际知名的逻辑学家Hiroakira Ono一起策划和指导该丛书的出版。 面临世界范围内逻辑学教材参差不齐,最新的研究成果没有直接进入课堂的问题,斯普林格出版社去年决定开始一个新的丛书系列,旨在为世界范围的逻辑学教育提供短小精悍的优秀教材,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该丛书重点推出适合本科和研究生
2018-0326
首届清华大学哲学系研究生论坛暨爱智奖学金评选活动邀请函 爱智的哲学呼唤青春的思想。变革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思考空间。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和道德与宗教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清华大学哲学系研究生论坛拟定于2018年4月29日召开。论坛旨在提高各专业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与口头表达能力,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鼓励新锐思想的表述以及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现论坛诚邀哲学系全体研究生,以文参会
2018-0326
唐文明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摘要 现代之前,历代儒者都非常重视人伦的价值,都从人禽之辨、夷夏之辨、文明与野蛮之辨三个层次来理解人伦的意义。现代以来,部分思想比较清醒、立场比较坚定的儒门学者也强调人伦的重要性,并试图通过接纳现代自由观念而对人伦进行现代性重构。在此思路上的两个要点是:一方面,在现代调适过程中,人伦中的支配性因素不应当因为接纳现代自由观念而被完全放弃;另一方面,孝有统摄五伦的意义
2018-0329
摘要 威廉姆斯在《平等的观念》一文中从伦理学和政治哲学两个角度分别批评了康德伦理学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强调了道德主体的认知维度,并以此确立了建立在理解善事物的本质的基础之上的分配方式。诺齐克与古特曼对威廉姆斯的批评落实在政治哲学的层面,并没有触及根本的伦理学理论。相对而言沃尔泽的批评则更具建设性,弥补了威廉姆斯方法论上的缺憾。 关键词 平等;道德能力;分配;理由的相关性 [作者简介] 汪沛
2018-0402
万俊人 如何对待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如何承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这是近代百年始终纠结于国人心头却又至今尚未真正解决的根本文化问题。尽管我们已经明确“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等基本方法论原则,然而,古之文化究竟如何“今用”?如何判别“糟粕”与“精华”?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转化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精神资源?至今仍是开放着的课题。 1古今中西之间:“西方现代性逻辑
2018-0402
丁四新 摘 要 《尚书·洪范》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政治哲学文献。它包含六个思想要点:(1)“洪范九畴”是王者治理天下的九条根本大法,在性质上与周初的“革命说”差别巨大;(2)“数”乃哲学观念,其中数序“初一”“次五”“次九”在含义上与起始畴、中心畴和目的畴相对应;(3)包含了五元关联性思维的萌芽,在“皇极”畴以外的其余八畴中都有所表现;(4)君王应当建立“中道”,并以此施用政治权力;(5)王者具有圣
2018-0402
清华大学哲学系 王路 【内容提要】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述,对形而上学可以有两种理解。其一,其他学科是关于经验认识的研究,形而上学研究则是关于先验认识的研究。其二,其他学科是关于某一种认识的研究,形而上学则是关于认识本身的研究。这样的认识凸显出形而上学的专业性,使它与其他学科明确区别开来。如果认为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则应该依据形而上学的这种性质来看待哲学,即使认为哲学并不仅仅是形而上学,也不应该
2018-0408
龚李萱 2018年3月19日-31日,斯坦福大学宗教学研究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访问教授Thomas Sheehan来访清华大学哲学系,第三次开办访问教授短期研讨班。在本次研讨班中,Sheehan教授主要梳理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1-§53的主要内容,并指出§9的核心地位。Sheehan教授对比了海德格尔与胡塞尔关于“人之定义”的差异,并重新阐释了海德格尔哲学中较为复杂的核心概念,如将
2018-0408
丁四新 摘要 “洪范九畴”作为理论系统, 是王权和天命的象征。它与“革命”理论不同, 前者属于平治天下的大法和基本理论, 后者则论证了改朝换代的合理性。关于《洪范》的政治哲学, 北宋以前, 儒者更重视五行畴;南宋以后, 理学家更重视皇极畴。这两畴的重要性与其在九畴中的序次是完全相应的:五行为初始畴, 皇极为次五畴 (中畴) 。所谓五行, 因其可以施用于民生, 故谓之五行。五行是实行王道政治的基础
2018-0410
夏莹 《探索与争鸣》杂志第4期发表的多篇讨论“后-真相”的文章分别从哲学、政治与历史学的角度触及到了目前思想界新近萌生的最新动向,它虽应运而生于诸多社会现实的问题,但却在根本上触及到了当代哲学思想界中有关“真理”、“现实”、“政治”等诸多元理论问题。在这一组文章当中,概括说来,以下两个问题引发了我的兴趣:第一,作为由情感诉求的影响所形成的公共意见,后-真相的观念与后现代思潮,换言之,主观主义
2018-0411
王路 摘要 巴门尼德的真之路是以esti这个单词表述的,围绕它形成了诸多讨论和解释。英译者将它译为is,在讨论中则涉及它的谓述含义(即系词含义)和存在含义。中译者将它译为“存在”,并说依据英译的理解。这样的翻译是有问题的,它消除了esti或is本身带有的谓述含义;相应的解释也是有问题的,它混淆了语言和语言所表达的含义这样两个不同的层次。应该将esti或is译为“是”,这样,一方面保留了该词字面上
2015-1225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揭晓,我系刘奋荣教授的英文专著 Reasoning about Preference Dynamics (2011年斯普林格出版)获逻辑学一等奖。 刘奋荣教授的英文专著对偏好及其原因、偏好的动态变化、偏好与信念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主要的学术创新有:第一、该书对偏好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两种新的动态偏好逻辑,即,基于
2016-0411
纪念贺麟教授(1902-1992) 贺麟与黑格尔哲学研究:怀念一代哲人自昭老师(汝信/文) 真诚、勤奋、执著的追求:回忆吾师贺麟(梁志学/文) 关于黑格尔哲学与现代外国哲学的访谈(王树人/文) 贺麟教授与我的哲学生命(洪汉鼎/文) 贺麟论知行合一与直觉法:一个打通中西哲理的范例(张祥龙/文) 贺麟传略(张慎/文) 第一哲学与中西哲学的会通 中国哲学精神之绵延(一)(叶秀山/文) 爱与人的解放:论
2016-0414
作者:刘奋荣《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3日 14版) 众所周知,在传统逻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逻辑及其应用成为当代逻辑学的主流类型。这种发展是一个与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等学科不断交叉的历程。正是这种学科交叉,赋予逻辑学新的活力,促使其谱写出辉煌篇章。总体而言,现代逻辑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研究方向上。 从单主体推理到多主体互动 传统上,现代逻辑关注的是单主体推理,如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