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7
07
清华新闻网7月7日电 6月27日至7月3日,清华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学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逻辑学研究中心”)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清华逻辑暑期学校(The Second Tsinghua Logic Summer School)活动。暑期学校通过线上授课方式向国内外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旨在推进逻辑学高等教育事业,通过逻辑学专题课程进行系统教学、补充课内教学内容,活跃学术交流。课程
-
2011-12
21
清华哲学系西方哲学工作室学术报告 WORKSHOP IN WESTERN PHILOSOPHY 报告人:朱东华 副教授 报告题目: 形式指引——诠释学“嫁接”于现象学何以可能 主持人:唐文明副教授 时间:12月22日(周四)晚上7:00-10:00 地点:新人文社科图书馆G层 格物会议室 摘要:约瑟夫•科克尔曼斯曾经指出:1916—1926年期间,海德格尔的思想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海德格尔本人
-
2022-01
25
2022年1月24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拟立项名单》,我系三位教师著作入选:圣凯教授的专著《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增订版)》,入选重点项目;陈来教授的专著《古代宗教与伦理》、唐文明教授的专著《与命与仁》入选一般项目。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宗旨是:“主要资助代表中国学术水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学术前沿的学术精品,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
-
2023-02
17
我系蒋运鹏副教授再次在国际名刊Synthese发表论文! 论文题目: Truthmaking cannot be done afar Jiang, Asher. Truthmaking cannot be done afar. Synthese 201, 73 (2023). https://doi.org/10.1007/s11229-023-04052-2 T Truthmaking
-
2023-04
24
2023年4月19日晚7点,清华儒学讲坛第五讲如期开讲。本次讲座非常荣幸邀请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哲学系的李晨阳教授作为主讲嘉宾,由清华大学哲学系高海波副教授主持,唐文明、赵金刚、袁艾、王庆新、张伟特、李记芬等老师出席,众多师生参与讨论。 会场合影 本次讲座主题为“英语学界对仁与关爱的讨论”。通过回顾作为哲学概念的“关爱”在西方兴起的背景,李晨阳老师突出儒家伦理学的仁爱与关爱伦理学的关爱之间的关联
-
2023-05
09
2023年4月28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的“冯友兰中国哲学纪念讲座”第十二讲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211会议室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孔子研究》副主编温海明先生发表了题为“为意正名:意如何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的主题演讲。 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戴卡琳(Carine Defoort)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丁四新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廖钦彬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袁
-
2023-03
20
第一讲:双重物像透视的哲学革命 2023年3月9日,清华学堂班有幸邀请到张一兵老师为我们带来关于马克思深邃哲学思想的阐释。在讲座的开场部分,张老师就以海德格尔所说的人与人之间常人化的“水平关系”与面向神性的“垂直关系”将同学们引入语境。哲学学习的主要任务并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用特殊的方式阐释生命;哲学学习的过程是人内在精神结构形成的过程,必须塑造一种内在的“非凡性”。短短几句话中,却隐隐能够窥见
-
2023-05
08
2023年4月28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的“冯友兰中国哲学纪念讲座”第十一讲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211会议室举行。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戴卡琳(CarineDefoort)教授发表了题为“解冻‘正名’的现代观念——从康有为到胡适”的主题讲座。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温海明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丁四新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刘奋荣教授、清华大学金岳霖讲席教授谢立民(Jeremy
-
2023-04
10
3月31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陈霞研究员应邀来到清华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学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逻辑中心),与中心的师生们举行座谈。逻辑中心主任刘奋荣,卓越访问教授冯琦,哲学系教师俞珺华、石辰威以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座谈。 首先,刘奋荣教授对陈霞委员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对陈霞委员深刻洞察逻辑在当今科技社会和人文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表示钦佩。为了更具体地探讨逻辑
-
2023-04
11
2023年04月07日下午15时,清华儒学讲坛第四讲如期开讲。本次讲坛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干春松教授作为主讲嘉宾,讲座主题为“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困局”,由清华大学哲学系陈壁生教授主持,唐文明、圣凯教授,赵金刚、袁艾副教授出席了本次讲坛,此外,比利时鲁汶大学的戴卡琳教授也随干春松老师一同前来,参与讨论。本次讲坛深受学生欢迎,人文楼B102座无虚席。 讲座之前,干春松老师为大家热情介绍了戴卡
-
2023-05
08
2023年4月27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世界本原文化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清华大学“思想与时代”专题系列讲座之现代性视域下的中国与世界第二讲:“现代国家的双重身份与未来可能的世界体系的建构原则”。 会议现场 本次活动以“8+1九人谈”研讨会方式举行。会议邀请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黄裕生教授作为主讲嘉宾,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瞿旭彤副教授主持,并邀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邓安庆
-
2023-05
08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李秀伟 通讯员 王奕岩)2023年4月29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清华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学联合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思想与时代”新书研讨会(第三期)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举行。本期研讨会围绕清华大学金岳霖讲席教授司马亭(Martin Stokhof)新近出版的中文著作《走向意义:形式语义学与维特根斯坦》(简称《走向意义》,由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发行)展开
-
2023-07
11
2023年7月8日,由清华大学哲学系、国学研究院主办的“《书经》哲学及其诠释”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成功召开。除本校代表外,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的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丁四新教授召集,主要讨论了《书经》哲学及其诠释,以及《洪范大义与忠恕之道》一书。哲学系副系主任圣凯教授出席会议,致欢迎辞。 圣凯教授、丁四新教授 7月8日
-
2023-05
16
《走向意义:形式语义学与维特根斯坦》 [荷] 司马亭(Martin Stokhof)著 戴益斌 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自然主义对哲学构成威胁吗?Martin Stokhof教授在他的论文“哲学的终结?——挑战自然主义的一个维特根斯坦式的视角”(收入文集《走向意义:形式语义学与维特根斯坦》)中提出了类似的问题。他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运用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资源。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
-
2023-05
09
4月27日下午,为庆祝清华大学112周年校庆,由清华大学逻辑学研究中心与人民邮电出版社共同策划的“清华逻辑书系”项目启动仪式在丙所会议室顺利举行。清华大学文科处、教务处、人文学院以及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相关负责人,金岳霖讲席教授团组成员、逻辑学研究中心的师生出席了本次仪式。 逻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奋荣首先详细介绍了“清华逻辑书系”项目的计划。该项目涉及六部著作,由四位金岳霖讲席教授和中国学者共同撰写